礦用通信電纜排查技巧,快速恢復通信
瀏覽次數:129發布日期:2025-11-07
在礦山生產中,
礦用通信電纜是保障井下與地面信息互通、人員安全的“生命線”。一旦電纜出現故障,可能導致調度指令中斷、安全預警失效,引發嚴重生產風險。掌握科學的排查技巧,能快速定位故障點、縮短修復時間,為礦山安全生產筑牢防線。
排查工作開展前,需做好充分準備。首先要明確電纜基礎信息,包括電纜型號、敷設路徑、使用年限及歷史故障記錄,通過圖紙核對關鍵節點(如接線盒、轉角處、穿越巷道段),避免盲目排查。其次,準備專業工具,如電纜故障測試儀、萬用表、兆歐表、紅外測溫儀等,同時配備通訊設備、安全防護用具(如礦燈、自救器),確保排查過程安全高效。此外,需切斷故障電纜的電源與通信鏈路,設置警示標識,防止二次事故發生。
核心排查階段應遵循“先易后難、先外后內”的原則。第一步進行外觀檢查,沿電纜敷設路徑巡查,重點查看是否存在機械損傷(如擠壓、拖拽、割傷)、絕緣層老化開裂、接頭松動或進水等問題。井下環境復雜,電纜易受礦車碰撞、頂板脫落影響,轉角和穿越巷道處是損傷高發區,需仔細觀察有無明顯破損痕跡。
第二步運用儀器精準檢測。對于通斷故障,可通過電纜故障測試儀采用時域反射法(TDR),向電纜發送脈沖信號,根據反射波的時間和幅值判斷故障點位置,誤差可控制在米級范圍;若懷疑絕緣故障,使用兆歐表測量電纜絕緣電阻,當電阻值低于規定標準(通常礦用電纜絕緣電阻不低于10MΩ),則說明存在漏電或絕緣破損。對于多芯電纜,可通過萬用表逐芯測量通斷,排查芯線斷路、短路問題。
第三步聚焦關鍵節點排查。電纜接頭、接線盒是故障高發部位,由于井下潮濕、溫差大,易出現氧化、松動、進水等情況。需打開接線盒,檢查端子是否緊固、觸點是否氧化發黑,用干燥抹布清理灰塵和水汽,重新壓實接頭確保接觸良好。
故障排除后,需進行通信測試,確認語音、數據傳輸穩定,絕緣電阻達標后方可恢復正常使用。同時,建立排查臺賬,記錄故障位置、原因、處理方法,為后續維護提供參考。日常養護中,應定期對電纜進行絕緣檢測和外觀檢查,避免電纜浸泡、擠壓,及時更換老化部件,從源頭減少故障發生。
礦用通信電纜排查既要依賴專業工具,更要熟悉電纜敷設特點和井下環境規律。通過規范排查流程、精準定位故障,才能快速恢復通信,為礦山安全生產提供可靠保障。